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betway 客户端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bet way官网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betway 桌球 | Betway Sports | Betway 体育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必威体育下载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国奇遇记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正文

三年级上册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第五册)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徐汇区爱菊小学 孙燕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9-09-22 07:21 点击次数:字体: [ ]

    关键词:三年级上册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第五册)教学设计 教案,,
    内容简介: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文中2个生字;理解词语“枪瘾”;积累“疒、忄、木”的汉字。

2 能按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以及对小动物的爱。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能激发起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 联系课文的相关小节,感受小作者对爸爸猎枪的恨以及对爸爸提出的种种希望,体会作者对小动物地关心和爱护。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 反复朗读实践,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表达课文蕴涵的情感。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挖掘各小节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

3 质疑、解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1 定向质疑策略。

2 合作学习策略。

3 师生评价策略。

4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灭绝动物的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  理解课题,课题质疑。

1 揭示课题,理解“恨死”一词。

(1)朗读课题。

(2)用近义词或自己的语言说说“恨死”一词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题。

说明:

    让学生用近义词或自己的语言对课题中“恨死”一词进行解读,不仅调动了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而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恨死”而不是“恨”,这样对课文学习,以及中心的把握奠定了基础。

2 课题质疑。

“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二、读文解疑,学习1、2小节,体会作者对爸爸猎枪之恨。

1 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要求:(1)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边读边思:联系课文的相关小节,思考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3)组内交流。

2 朗读课文,注意字音的纠正。

说明:

    课文虽然是一首由四个小节组成的诗歌,通篇只有两个生字,但是在交流朗读时仍然要关注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其中包括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根据标点适当停顿。

    课堂中应该根据明确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边听边记的习惯,同时还让学生掌握朗读评价的方法!

3 联系课文解疑,想象说话,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爸爸随意伤害小动物之恨。

(1)联系课文相关小节(1、2小节),交流反馈。

??板书:击伤一只美丽的翅膀         冬天伤害小鸟小兽们

说明:

    带着问题读文思考,并从文中寻找与问题相对应的小节,这些都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此教学环节是对课题的解疑“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通过读文思考,学生们很快寻找到了与问题相关的第1、2小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达,如“因为爸爸用猎枪击伤了一支美丽的翅膀,作者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所以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2)选择性想象说话。

①如果被爸爸猎枪击伤的这只美丽的翅膀是一只蝴蝶或是一只小鸟的,蝴蝶和小鸟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呢?

    ②寒冷的冬天,爸爸的猎枪响起,击中或击伤了小鸟小兽们,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3)穿插理解“枪瘾”。

引语:小动物们在爸爸的枪口下,呻吟着,可是爸爸却全然不顾。只要一看到这些动物们,他就忍不住拿起猎枪。课文中有一个词概括了爸爸喜欢用猎枪打猎这一特性??枪瘾,这是一种可怕的嗜好。

① 朗读词语“枪瘾”。

② 观察“瘾”字形??部首“疒”;积累相同部首汉字。

说明:

    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是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一项重要任务。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借助近义词,查字典等,但词语的理解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文中“瘾”是个生字,意为“不好的嗜好”,与“枪”组成了一个新词“枪瘾”。对这一词语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的基础上,用逆向法,即根据意思从文中寻找对应词语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对于表达词义的话语“课文中有一个词概括了爸爸喜欢用猎枪打猎这一特性”要表述得格外清晰,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4)小结:爸爸的枪瘾,使许多的小动物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命,为此我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4 有感情朗读1、2小节。

(1)学生朗读,教师做多元化的评价。

说明:

    “有感情朗读”,不仅是一种朗读实践,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而且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课文情感理解的过程,这是一种充满个性化的实践。因此教师的朗读讲评也应该尊重每个个体,如课文1、2小节地朗读,可以声音高亢,表达一种难以承受的愤慨,也可以用低沉之音,表现了一种痛苦地诉说。

朗读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挖掘朗读者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定向质疑,默读解疑,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深深关爱。

1 引导板书质疑。

导语:课文中写道,爸爸用猎枪击伤了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了。

随机板书:  击伤  一只美丽的翅膀

梦    再也不能飞翔

(1)       看着板书,你有什么疑问?

(2)       预测学生的质疑:①“我”的梦是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用猎枪击伤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

引语:为了知道“我”的梦是什么,我们首先要了解“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学习课文的3、4小节。

说明:

    定向的质疑,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同时也使产生的问题有思索的价值,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问题的引领下,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涉及“我”对爸爸的希望的小节,为最终解决“我”的梦是什么,把握文章的主题铺平了道路。

2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默读课文3、4小节要求:(1)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

                      (2)边读边思:“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

                      (3)用以下句式,组内交流。

??“我”希望爸爸……,希望爸爸……

说明:

    课文的3、4小节都表现了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梦实现,以孩子童真的口吻,委婉地向爸爸提出希望,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童趣,更要感受作者的一份真心。

3 交流“我”对爸爸的希望,感受作者的童真,有感情朗读3、4小节。

(1)根据句式交流“我”对爸爸的希望。

①深入思考:“我”是爸爸的儿子,平日爸爸会怎么照顾我?

如果爸爸把小鸟、小兔想象成他的儿子,会怎么对待他们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让爸爸心中充满善良

(2)有感情朗读3、4小节。

①同桌朗读准备。

②交流朗读,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读准字音。

                  读出作者心中美好的愿望。

4 小组讨论、交流。

①“我”的梦是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用猎枪击伤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

说明:

    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后,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就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这就是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征。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回答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及语句的完整性。

5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小结:作者心中埋藏着一份爱??对小动物的爱!为此当爸爸用猎枪伤害小动物时,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希望爸爸枪瘾来了时,把自己当成猎枪抗在肩上,希望爸爸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一只小兔,这样爸爸心中就充满了对小动物们的爱,小动物们能快乐的生活,这就是作者心中美丽的梦。

作者的梦实现了,就如同长上了一对美丽的翅膀,自由飞翔于空中。

6 小组竞赛,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课外延伸阅读。

1 资料补充。

    引语:动物是地球的居民,人类的朋友,可是人类却无情而冷酷地对待它们,在过去的年代中,由于人类的猎杀和对环境的不加保护,使得各种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有些物种濒临灭绝,有些物种已经消失。

灭绝的动物

 

  灭绝的动物是指原来生活在野外,但在过去50年中,没有被再次见到的动物。灭绝是生物进化中的正常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野生动物灭绝速度,已经达到了正常灭绝速度的1000多倍,从而使大量的野生动物过早地消失了。

                                渡渡鸟

  渡渡鸟又叫“愚鸠”,是一种不会飞的鸟。它们生活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喜欢栖息在灌木型热带森林中。16世纪,人类大量捕捉渡渡鸟吃肉,人类带到岛上的狗和家畜也以鸟蛋和幼鸟为食,使渡渡鸟的数量急剧下降,到1681年全部灭绝。

2 课外收集,完成表格。

灭绝动物的名字

特性简介

灭绝时间

灭绝原因

 

 

 

 

 

 

 

 

 

 

 

 

 

 

 

 

     完成表格后,你最想对人们说什么?请用几句话表达一下。

                                                                                 

                                                                                 

板书设计:               

13         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

          (恨透)

击伤  一只美丽的翅膀       冬天伤害小鸟小兽们

 

梦 ?   再也不能飞翔

            让爸爸心中充满善良

            让小动物们快乐生活    热爱小动物

 

 

 

 

                                    

关于说课

 

一 教材分析

    课文《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是一首饱含真挚情感的儿童诗。诗歌以儿童的口吻,首先通过“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这一独特的儿童内心情感的表露,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伤害动物的行为的愤怒,然后通过“我”一连串的希望,希望爸爸枪瘾来时,能把自己当成一支猎枪“扛在肩上”,希望爸爸想像“我”是小鸟、小兔,从而心中充满善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小动物的爱,期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真情。

本课位于三年级上半学期第二单元,诗歌语言质朴,语意清晰,加上单元训练目标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和继续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因此课堂学习以朗读和默读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在朗读中纠正字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默读中思考,感受诗歌主题。

 

二 学情简介

    随着识字量与阅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由四个小节组成的诗歌,显得驾轻就熟。但是诗歌是最善于传情达意的文学体裁,能否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意目标,是评价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课堂学习时,学生仅从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认为诗歌分为两个部分。1、2小节描述的是“我”对爸爸的猎枪的恨,3、4小节描述的是“我”对爸爸的希望。其实这两方面的内容共同服务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情”??作者对小动物的爱,期盼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是学生对于诗歌这种体裁特征不了解所导致的。

    因此,课堂教学要凭借课文的语言环境,沟通各小节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验诗歌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正确认读文中2个生字;理解词语“枪瘾”;积累“疒、忄、木”的汉字。

“扛”与“瘾”是课文中仅有的2个生字,字音的纠正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中。根据汉字在课堂与生活中出现频率的高低, “瘾”为本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包括“瘾”的字形与所构成的新词“枪瘾”的词义的理解。教学中,字形与词义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而词义的理解更是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展开!

本学期汉字的学习由“识写分流”逐步过度为“识写合流”。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汉字,除了课堂中对个别汉字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还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对汉字进行归纳积累。教学中,结合生字“瘾”的学习,穿插了“疒”汉字的复习,以新字唤醒旧字,灵活地对汉字进行巩固复习。

目标二:能按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爱。

二年级期末单元目标中就出现了对学生默读习惯的培养,要求做到“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而此次三年级再次提出默读习惯的培养,从要求而言是对以往默读能力的继承与发扬!要求学生在掌握默读的外在表现的同时,还要能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教学中,学生带着要求默读:(1)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2)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我”对爸爸的希望是什么?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默读,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以及对小动物的爱,提高了默读的有效性。

目标三: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作者对小动物的爱,充满着真挚的情感。朗读就是读者将这份情感由书面的语言文字内化理解,而后外化为有声语言加以表现的过程。

朗读是一项能动的实践活动,从最初的将文字读正确,词句读通顺,到利用声音的高低,节奏的缓急来表达自己对文字的体验,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一种发展的态势。教学中,不仅要以鼓励、表扬的话语,激励学生参与朗读实践,而且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朗读表现,提出中肯的建议,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目标四:能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能激发起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真情来自于真切的体验。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对动物们充满爱心的孩子。但是对动物、人类、地球之间的关系还是知之甚少,于是“放下猎枪,要热爱动物,保护动物”成了口号式的标语,课文所要达到的情谊目标就是虚幻的。为了弥补不足,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型,开放性的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由于人类的原因而灭绝的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 教法

1 立足体裁,以读代讲。

    诗歌是最擅长表达情意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篇幅又决定了它通常是以简练的语句来传达情感。教学中,通过想象说话,小组讨论等方法对部分语句进行适当地解读,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在情感的把握,但是如果是长篇累牍地对诗歌的每一词,每一句进行详析,这样不仅是徒劳,破坏了诗歌的美感,而且使课堂节奏拖沓,阻碍了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体裁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将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的目的在于反馈学生字音的掌握以及对课文不同小节情感的表现,默读的目是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习惯??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以及在问题的引领下,边读边思,提高阅读的效率。

两种不同的读的方法,可谓是一静一动,但始终让学生穿梭于诗歌的语言文字中,层层深入体味诗歌所表达的真情真意。

2 关注文本,多元解读。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我觉得课程中的“人文性”的定义不仅指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向学生传达必要的人文素养,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课堂中,学生为解读“‘我’为什么恨死了爸爸的猎枪?”和“‘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这两个问题,先后多次沉浸于课文的语言环境,与文本展开对话。

由于个人知识发展水平的不同,学生所关注的课文的语言音素也不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也有差异,甚至于表达方式也各有特色,有借助课文的原句解答问题的,有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概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课堂中,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多元解读,是建立在对文本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是思索之后的产物,是值得发扬的思维品质。

作为教师,尊重学生们对问题的多元解读,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

 

五 学法

1 学贵有疑,变革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学生是以一个听者,一个知识记录者的身份走进课堂,那么将创造出一个毫无生机的学习场所,而这个场所将创造出一群没有思想,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是一种机械的,可怕的学习态度,急需改变。因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发展各种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直接参与者。

    “学贵有疑”就是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是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本课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定向性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课堂中让学生针对课文的局部内容进行质疑,如对课题《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的质疑,对第一小节中“击伤了一只美丽的翅膀”与“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的质疑。

在质疑中,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竞争合作,改变学习方式。

    课堂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场所。在这儿既有知识、学习能力的比拼,也有就共同问题的合作交流,而这二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

    本课教学,以读代讲,读中处处可见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初读课文时,比的是哪位同学做到了字字发音正确,而将同学之间互相纠正错误发音为合作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比的是谁能将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朗读充分表达,而同桌之间交流朗读为小范围的合作活动,全班同学对一个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为集体性的合作交流。

    竞争释放学生个性,激发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合作让学生善于倾听,取长补短。

   

六 实施

    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2 质疑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共分四大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1 课堂教学之前,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对内容也有了大致地了解,但是课堂中,仍要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因为课题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同时也是课文学习的突破口。首先用近义词或自己的话表达对“恨死”一词的理解,这既是词语的积累,也让学生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课题生动表达这份情感,最后由课题的质疑“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引入课文的学习。

    2 此环节围绕“为什么‘我’恨死了爸爸的猎枪?”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教学中,分小节朗读课文既是对字音的反馈检查,同时也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接触文本,对问题进行思索。为了让学生和作者一样产生对爸爸猎枪恨之深的情感共鸣,迁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入课堂,想象动物受伤后的悲惨境遇,又借助对“枪瘾”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感同身受。

    3 此环节重在对两个问题的解读。

其一“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通过默读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学习习惯;通过句式“我希望爸爸……,希望爸爸……”,将课文中有关内容进行整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

其二“我”的梦是什么?问题的产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语句“击伤了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的质疑。这个问题是以解决“‘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的基础上,让学生抽离课文的内容,提炼课文的所要表达的情。

教学中的有感情朗读,朗读前要让学生有充分地时间准备,也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多读多练;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发扬朗读过程中的长处;朗读后的评价要有明确的标准,以表扬为主。

4 课外延伸,可以使一个长效作业,不仅要关注活动的结果,而且要了解、分享活动的过程,例如查找方法的分享,作业完成得积极性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延伸探究,如动物、人类、地球的关系。

 

 

 

 关于课后反思

 

课堂中,一学生是这样评价同学的朗读的:

“因为爸爸用猎枪击伤了小动物,所以我恨透了爸爸的猎枪。在朗读句子‘从那时起,我恨死了你的猎枪’时,‘恨死’一词应该读得更响亮些!”许多学生点头赞成。

学生的意思我理解,在他的心目中“恨死”一词朗读声音的轻重度决定了作者“恨”的程度。

对朗读表现唯一性的评价标准,暗示的是学生思维的定式,就好比回家的路只有一条,遇到问题只能请求老师的帮助。

学生的思维定式成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家庭教育等都是分不开的,但是思维定式将抹煞创造力,使人成为按部就班的机器,失去生机,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敢想敢说的习惯。课堂应该是一个畅所欲言的舞台,每个学生应以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意见、观点为荣。不同想法的出现,就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学生的想法是对是错,不该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不该是老师的一个评判,而应该让学生去实践体验,做出自我的判断。如上文中句子的朗读,到底是声音轻还是声音响更能表现心中对爸爸猎枪的恨,还是两种方法只要处理得当都行呢?实践出真知。

 

 

  

                                关于训练材料

 

1  为加点字,圈出正确的音节。

   枪瘾  (yǐn   yǐn? )          善良  (sàn   shàn )

   猎枪  (lèi    liè   )          野兽  ( shòu   sòu  )

 

2  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翅膀            (         )的爸爸

   (         )的故事            (         )的小兔

 

3 选字填空。

                       向    像

① 想(    )一下,晴空万里会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景象!   

② 沿着这条路一直(    )前走,你就会发现一座(    )城堡一样的房子。

 

4、照样子写句子。

 

希望

拥有一对强而有力的翅膀,

 

这样就

 

兰兰

 

能够躲避炎炎的夏日。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文中2个生字;理解词语“枪瘾”;积累“疒、忄、木”的汉字。

2 能按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以及对小动物的爱。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能激发起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 联系课文的相关小节,感受小作者对爸爸猎枪的恨以及对爸爸提出的种种希望,体会作者对小动物地关心和爱护。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 反复朗读实践,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表达课文蕴涵的情感。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挖掘各小节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

3 质疑、解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1 定向质疑策略。

2 合作学习策略。

3 师生评价策略。

4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灭绝动物的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  理解课题,课题质疑。

1 揭示课题,理解“恨死”一词。

(1)朗读课题。

(2)用近义词或自己的语言说说“恨死”一词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题。

说明:

    让学生用近义词或自己的语言对课题中“恨死”一词进行解读,不仅调动了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而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恨死”而不是“恨”,这样对课文学习,以及中心的把握奠定了基础。

2 课题质疑。

“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二、读文解疑,学习1、2小节,体会作者对爸爸猎枪之恨。

1 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要求:(1)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边读边思:联系课文的相关小节,思考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3)组内交流。

2 朗读课文,注意字音的纠正。

说明:

    课文虽然是一首由四个小节组成的诗歌,通篇只有两个生字,但是在交流朗读时仍然要关注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其中包括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根据标点适当停顿。

    课堂中应该根据明确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边听边记的习惯,同时还让学生掌握朗读评价的方法!

3 联系课文解疑,想象说话,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爸爸随意伤害小动物之恨。

(1)联系课文相关小节(1、2小节),交流反馈。

??板书:击伤一只美丽的翅膀         冬天伤害小鸟小兽们

说明:

    带着问题读文思考,并从文中寻找与问题相对应的小节,这些都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此教学环节是对课题的解疑“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通过读文思考,学生们很快寻找到了与问题相关的第1、2小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达,如“因为爸爸用猎枪击伤了一支美丽的翅膀,作者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所以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2)选择性想象说话。

①如果被爸爸猎枪击伤的这只美丽的翅膀是一只蝴蝶或是一只小鸟的,蝴蝶和小鸟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呢?

    ②寒冷的冬天,爸爸的猎枪响起,击中或击伤了小鸟小兽们,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3)穿插理解“枪瘾”。

引语:小动物们在爸爸的枪口下,呻吟着,可是爸爸却全然不顾。只要一看到这些动物们,他就忍不住拿起猎枪。课文中有一个词概括了爸爸喜欢用猎枪打猎这一特性??枪瘾,这是一种可怕的嗜好。

① 朗读词语“枪瘾”。

② 观察“瘾”字形??部首“疒”;积累相同部首汉字。

说明:

    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是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一项重要任务。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借助近义词,查字典等,但词语的理解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文中“瘾”是个生字,意为“不好的嗜好”,与“枪”组成了一个新词“枪瘾”。对这一词语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的基础上,用逆向法,即根据意思从文中寻找对应词语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对于表达词义的话语“课文中有一个词概括了爸爸喜欢用猎枪打猎这一特性”要表述得格外清晰,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4)小结:爸爸的枪瘾,使许多的小动物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命,为此我恨死了爸爸的猎枪。

4 有感情朗读1、2小节。

(1)学生朗读,教师做多元化的评价。

说明:

    “有感情朗读”,不仅是一种朗读实践,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而且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课文情感理解的过程,这是一种充满个性化的实践。因此教师的朗读讲评也应该尊重每个个体,如课文1、2小节地朗读,可以声音高亢,表达一种难以承受的愤慨,也可以用低沉之音,表现了一种痛苦地诉说。

朗读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挖掘朗读者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定向质疑,默读解疑,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深深关爱。

1 引导板书质疑。

导语:课文中写道,爸爸用猎枪击伤了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了。

随机板书:  击伤  一只美丽的翅膀

梦    再也不能飞翔

(1)       看着板书,你有什么疑问?

(2)       预测学生的质疑:①“我”的梦是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用猎枪击伤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

引语:为了知道“我”的梦是什么,我们首先要了解“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学习课文的3、4小节。

说明:

    定向的质疑,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同时也使产生的问题有思索的价值,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问题的引领下,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涉及“我”对爸爸的希望的小节,为最终解决“我”的梦是什么,把握文章的主题铺平了道路。

2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默读课文3、4小节要求:(1)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

                      (2)边读边思:“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

                      (3)用以下句式,组内交流。

??“我”希望爸爸……,希望爸爸……

说明:

    课文的3、4小节都表现了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梦实现,以孩子童真的口吻,委婉地向爸爸提出希望,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童趣,更要感受作者的一份真心。

3 交流“我”对爸爸的希望,感受作者的童真,有感情朗读3、4小节。

(1)根据句式交流“我”对爸爸的希望。

①深入思考:“我”是爸爸的儿子,平日爸爸会怎么照顾我?

如果爸爸把小鸟、小兔想象成他的儿子,会怎么对待他们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让爸爸心中充满善良

(2)有感情朗读3、4小节。

①同桌朗读准备。

②交流朗读,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读准字音。

                  读出作者心中美好的愿望。

4 小组讨论、交流。

①“我”的梦是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用猎枪击伤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

说明:

    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后,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就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这就是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征。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回答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及语句的完整性。

5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小结:作者心中埋藏着一份爱??对小动物的爱!为此当爸爸用猎枪伤害小动物时,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希望爸爸枪瘾来了时,把自己当成猎枪抗在肩上,希望爸爸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一只小兔,这样爸爸心中就充满了对小动物们的爱,小动物们能快乐的生活,这就是作者心中美丽的梦。

作者的梦实现了,就如同长上了一对美丽的翅膀,自由飞翔于空中。

6 小组竞赛,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课外延伸阅读。

1 资料补充。

    引语:动物是地球的居民,人类的朋友,可是人类却无情而冷酷地对待它们,在过去的年代中,由于人类的猎杀和对环境的不加保护,使得各种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有些物种濒临灭绝,有些物种已经消失。

灭绝的动物

 

  灭绝的动物是指原来生活在野外,但在过去50年中,没有被再次见到的动物。灭绝是生物进化中的正常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野生动物灭绝速度,已经达到了正常灭绝速度的1000多倍,从而使大量的野生动物过早地消失了。

                                渡渡鸟

  渡渡鸟又叫“愚鸠”,是一种不会飞的鸟。它们生活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喜欢栖息在灌木型热带森林中。16世纪,人类大量捕捉渡渡鸟吃肉,人类带到岛上的狗和家畜也以鸟蛋和幼鸟为食,使渡渡鸟的数量急剧下降,到1681年全部灭绝。

2 课外收集,完成表格。

灭绝动物的名字

特性简介

灭绝时间

灭绝原因

 

 

 

 

 

 

 

 

 

 

 

 

 

 

 

 

     完成表格后,你最想对人们说什么?请用几句话表达一下。

                                                                                 

                                                                                 

板书设计:               

13         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

          (恨透)

击伤  一只美丽的翅膀       冬天伤害小鸟小兽们

 

梦 ?   再也不能飞翔

            让爸爸心中充满善良

            让小动物们快乐生活    热爱小动物

  

                                    

关于说课

 

一 教材分析

    课文《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是一首饱含真挚情感的儿童诗。诗歌以儿童的口吻,首先通过“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这一独特的儿童内心情感的表露,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伤害动物的行为的愤怒,然后通过“我”一连串的希望,希望爸爸枪瘾来时,能把自己当成一支猎枪“扛在肩上”,希望爸爸想像“我”是小鸟、小兔,从而心中充满善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小动物的爱,期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真情。

本课位于三年级上半学期第二单元,诗歌语言质朴,语意清晰,加上单元训练目标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和继续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因此课堂学习以朗读和默读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在朗读中纠正字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默读中思考,感受诗歌主题。

 

二 学情简介

    随着识字量与阅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由四个小节组成的诗歌,显得驾轻就熟。但是诗歌是最善于传情达意的文学体裁,能否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意目标,是评价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课堂学习时,学生仅从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认为诗歌分为两个部分。1、2小节描述的是“我”对爸爸的猎枪的恨,3、4小节描述的是“我”对爸爸的希望。其实这两方面的内容共同服务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情”??作者对小动物的爱,期盼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是学生对于诗歌这种体裁特征不了解所导致的。

    因此,课堂教学要凭借课文的语言环境,沟通各小节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验诗歌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正确认读文中2个生字;理解词语“枪瘾”;积累“疒、忄、木”的汉字。

“扛”与“瘾”是课文中仅有的2个生字,字音的纠正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中。根据汉字在课堂与生活中出现频率的高低, “瘾”为本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包括“瘾”的字形与所构成的新词“枪瘾”的词义的理解。教学中,字形与词义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而词义的理解更是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展开!

本学期汉字的学习由“识写分流”逐步过度为“识写合流”。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汉字,除了课堂中对个别汉字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还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对汉字进行归纳积累。教学中,结合生字“瘾”的学习,穿插了“疒”汉字的复习,以新字唤醒旧字,灵活地对汉字进行巩固复习。

目标二:能按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爱。

二年级期末单元目标中就出现了对学生默读习惯的培养,要求做到“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而此次三年级再次提出默读习惯的培养,从要求而言是对以往默读能力的继承与发扬!要求学生在掌握默读的外在表现的同时,还要能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教学中,学生带着要求默读:(1)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2)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我”对爸爸的希望是什么?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默读,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以及对小动物的爱,提高了默读的有效性。

目标三: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作者对小动物的爱,充满着真挚的情感。朗读就是读者将这份情感由书面的语言文字内化理解,而后外化为有声语言加以表现的过程。

朗读是一项能动的实践活动,从最初的将文字读正确,词句读通顺,到利用声音的高低,节奏的缓急来表达自己对文字的体验,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一种发展的态势。教学中,不仅要以鼓励、表扬的话语,激励学生参与朗读实践,而且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朗读表现,提出中肯的建议,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目标四:能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能激发起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真情来自于真切的体验。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对动物们充满爱心的孩子。但是对动物、人类、地球之间的关系还是知之甚少,于是“放下猎枪,要热爱动物,保护动物”成了口号式的标语,课文所要达到的情谊目标就是虚幻的。为了弥补不足,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型,开放性的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由于人类的原因而灭绝的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 教法

1 立足体裁,以读代讲。

    诗歌是最擅长表达情意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篇幅又决定了它通常是以简练的语句来传达情感。教学中,通过想象说话,小组讨论等方法对部分语句进行适当地解读,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在情感的把握,但是如果是长篇累牍地对诗歌的每一词,每一句进行详析,这样不仅是徒劳,破坏了诗歌的美感,而且使课堂节奏拖沓,阻碍了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体裁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将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的目的在于反馈学生字音的掌握以及对课文不同小节情感的表现,默读的目是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习惯??不出声,不动唇,字字过目,以及在问题的引领下,边读边思,提高阅读的效率。

两种不同的读的方法,可谓是一静一动,但始终让学生穿梭于诗歌的语言文字中,层层深入体味诗歌所表达的真情真意。

2 关注文本,多元解读。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我觉得课程中的“人文性”的定义不仅指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向学生传达必要的人文素养,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课堂中,学生为解读“‘我’为什么恨死了爸爸的猎枪?”和“‘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这两个问题,先后多次沉浸于课文的语言环境,与文本展开对话。

由于个人知识发展水平的不同,学生所关注的课文的语言音素也不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也有差异,甚至于表达方式也各有特色,有借助课文的原句解答问题的,有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概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课堂中,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多元解读,是建立在对文本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是思索之后的产物,是值得发扬的思维品质。

作为教师,尊重学生们对问题的多元解读,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

 

五 学法

1 学贵有疑,变革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学生是以一个听者,一个知识记录者的身份走进课堂,那么将创造出一个毫无生机的学习场所,而这个场所将创造出一群没有思想,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是一种机械的,可怕的学习态度,急需改变。因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发展各种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直接参与者。

    “学贵有疑”就是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是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本课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定向性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课堂中让学生针对课文的局部内容进行质疑,如对课题《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的质疑,对第一小节中“击伤了一只美丽的翅膀”与“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的质疑。

在质疑中,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竞争合作,改变学习方式。

    课堂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场所。在这儿既有知识、学习能力的比拼,也有就共同问题的合作交流,而这二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

    本课教学,以读代讲,读中处处可见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初读课文时,比的是哪位同学做到了字字发音正确,而将同学之间互相纠正错误发音为合作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比的是谁能将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朗读充分表达,而同桌之间交流朗读为小范围的合作活动,全班同学对一个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为集体性的合作交流。

    竞争释放学生个性,激发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合作让学生善于倾听,取长补短。

   

六 实施

    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2 质疑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共分四大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1 课堂教学之前,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对内容也有了大致地了解,但是课堂中,仍要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因为课题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同时也是课文学习的突破口。首先用近义词或自己的话表达对“恨死”一词的理解,这既是词语的积累,也让学生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课题生动表达这份情感,最后由课题的质疑“为什么作者恨死了爸爸的猎枪?”引入课文的学习。

    2 此环节围绕“为什么‘我’恨死了爸爸的猎枪?”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教学中,分小节朗读课文既是对字音的反馈检查,同时也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接触文本,对问题进行思索。为了让学生和作者一样产生对爸爸猎枪恨之深的情感共鸣,迁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入课堂,想象动物受伤后的悲惨境遇,又借助对“枪瘾”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感同身受。

    3 此环节重在对两个问题的解读。

其一“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通过默读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学习习惯;通过句式“我希望爸爸……,希望爸爸……”,将课文中有关内容进行整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

其二“我”的梦是什么?问题的产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语句“击伤了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的质疑。这个问题是以解决“‘我’对爸爸有哪些希望”的基础上,让学生抽离课文的内容,提炼课文的所要表达的情。

教学中的有感情朗读,朗读前要让学生有充分地时间准备,也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多读多练;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发扬朗读过程中的长处;朗读后的评价要有明确的标准,以表扬为主。

4 课外延伸,可以使一个长效作业,不仅要关注活动的结果,而且要了解、分享活动的过程,例如查找方法的分享,作业完成得积极性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延伸探究,如动物、人类、地球的关系。

  

 

 关于课后反思

课堂中,一学生是这样评价同学的朗读的:

“因为爸爸用猎枪击伤了小动物,所以我恨透了爸爸的猎枪。在朗读句子‘从那时起,我恨死了你的猎枪’时,‘恨死’一词应该读得更响亮些!”许多学生点头赞成。

学生的意思我理解,在他的心目中“恨死”一词朗读声音的轻重度决定了作者“恨”的程度。

对朗读表现唯一性的评价标准,暗示的是学生思维的定式,就好比回家的路只有一条,遇到问题只能请求老师的帮助。

学生的思维定式成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家庭教育等都是分不开的,但是思维定式将抹煞创造力,使人成为按部就班的机器,失去生机,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敢想敢说的习惯。课堂应该是一个畅所欲言的舞台,每个学生应以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意见、观点为荣。不同想法的出现,就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学生的想法是对是错,不该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不该是老师的一个评判,而应该让学生去实践体验,做出自我的判断。如上文中句子的朗读,到底是声音轻还是声音响更能表现心中对爸爸猎枪的恨,还是两种方法只要处理得当都行呢?实践出真知。

   

                                                              关于训练材料

 

1  为加点字,圈出正确的音节。

   枪瘾  (yǐn   yǐn? )          善良  (sàn   shàn )

   猎枪  (lèi    liè   )          野兽  ( shòu   sòu  )

 

2  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翅膀            (         )的爸爸

   (         )的故事            (         )的小兔

 

3 选字填空。

                       向    像

① 想(    )一下,晴空万里会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景象!   

② 沿着这条路一直(    )前走,你就会发现一座(    )城堡一样的房子。

 

4、照样子写句子。

 

希望

拥有一对强而有力的翅膀,

 

这样就

 

兰兰

 

能够躲避炎炎的夏日。

 

 

 

 

 

 

                                                        关于探究实践活动

   在学生完成了课后的关于灭绝动物的调查研究后,可以选择以下的探究实践活动。

   (1)目前中国有哪些频临灭绝的动物,如何保护他们?

   (2)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小学语文课件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分类 小学语文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二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三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四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五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六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必威体育下载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